航運發展進入智能時代,未來應該如何走好這條路
7月31日,“新時代·大航?!妵鴫簟悄芎竭\與未來”峰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交通系統主管部門、國內外港航企業、科研院所的嘉賓齊聚一堂,圍繞“新時代·大航?!妵鴫簟悄芎竭\與未來”主題展開交流、凝聚共識,推動各方合作共贏發展。
本屆峰會由中國航海學會、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等聯合主辦。
早在1997年,為加強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國務院下達了《國務院關于同意上海組合港組建方案的批復(國函(1997)87號)》,同意上海組合港的組建方案。1997年9月29日,上海組合港正式成立。上海組合港以上海為中心,浙江和江蘇為兩翼,在不改變原有地域和行政隸屬關系的前提下,對相應港口的集裝箱碼頭泊位進行組合。國務院在給交通部和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人民政府的《國務院關于同意上海組合港組建方案的批復》中明確,具體范圍包括上海市吳松口以下,江蘇省南京長江大橋以下的長江水域以及浙江省寧波、舟山地區水域內己建集裝箱泊位及規劃建設集裝箱泊位的深水岸線。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之一,是負責開展長三角區域港口綜合行政協調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涉及港航發展的事務協調推進等工作。
峰會上,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姜明寶表示,黨的十九大作出交通強國建設戰略部署,為交通運輸領域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現代航運的新業態,智能航運不僅是當前全球航運業發展的前沿與趨勢,也是我國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的重點領域,更是建設交通強國、構建和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內容。發展智能航運,有利于深化航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提質增效,提升我國航運競爭力,建設海運強國;有利于培育新的技術優勢和經濟增長點,促進相關產業創新發展和協同發展,助力國家戰略;有利于重塑全球航運體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支撐“一帶一路”建設。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國際海事組織海事大使徐祖遠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隨著計算機、通信、傳感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算法尤其是人工神經網絡算法的逐步完善,以及大數據分析、云計算平臺的成功應用,使得未來的航運系統對人的依賴越來越少,船舶交通管理的效率越來越高。目前,面向未來船舶智能發展,科研人員在兩個領域同步開展了實踐探索,一是利用更先進的感知技術和通信技術,開展以人在遠程操控為主要形式的無人船舶研究;另一種是逐步構建以船舶自主的感知、認知、預測和決策能力為主要形式的有人智能化船舶。
針對智能航運未來的發展,徐祖遠建議從五個方面著手推進。
第一,抓好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就智能航運全產業鏈進行全面設計,統籌考慮發展智能航運所涉及的相關法規、標準、規范、發展規劃、資源分配和人力資源再分配等問題;
第二,優先考慮保障航運安全,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在發展智能航運的同時應在優先考慮航運安全的基礎上,按照“先易后難、先局部再整體”的思路逐步開發智能航運技術領域的創新,促進有序發展;
第三,加快網絡科技研發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信息高速互聯互通,為推動智能航運發展奠定基礎;
第四,注重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和航運智能化人才梯隊培養,通過加大政策扶植和科學引導,使得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能夠得到長足發展,為人才的聚集和培養得到保證,從而為智能航運的未來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第五,加強對話交流,促進“政產學研用”各方的互鑒合作。智能航運是新生事物,同時也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共同難題,需要各方共同協作,通過對話交流、互鑒合作,加速各方技術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升智能航運的技術研發和相關保障水平。
- 上一篇:2018年度總結暨表彰大會 2019/1/24
- 下一篇:福建領航成為廈門市現代物流業商會常務理事單位 2018/5/18